【當代新製提琴知多少之美國篇】
會有這篇是因為我跟朋友在討論一個案子,某知名演奏家託我尋琴,於是跟友人討論起來適合那位音樂家的琴,講著講著就離題了。沒想到我們居然開始爭論 Morassi 一派後人跟美國大師的未來地位,所以我就問了幾位非常資深業內朋友與玩家,大家可以參考。
勿戰勿戰,本文只是提供幾位朋友的看法,沒有推崇或貶低任何人或製琴系統的意思。如下:
我:
Alf, Curtin, Zygmuntowitz的地位,未來可以超過小莫、Portanti 或是 dalla Costa 這些義大利人嗎? 在未來的提琴百科裡面。(目前這些美國大師的琴價都遠遠超過義大利系統。)
純正“義大利血統”會不會式微?美國製琴的祖師爺,也是 Sacconi 呀!?
Mr. A:
我認為義大利琴在亞洲、歐洲、美國仍是大主流 (當今美國國內市場仍有一定量的當代義大利琴進口),美國本土琴根本沒有足夠量,太少,只有一些演奏家使用或是少數玩家在玩。
美國琴未來會有歷史地位,但實際買賣是另外一件事情。
Mr. B:
美國琴禁不起時間考驗。我拉過多把某紐約超級大師的琴,不過我甚至認為當今中國的仿古琴絶不會比他差……
Sacconi 到了美國就變調了。所以他的東西,只能買去美國之前沒有仿古的。
Mr. C:
部分演奏家對於美國琴的偏愛,不能當作完全的準則,畢竟人對聲音就是有主觀意識。
主流就是主流,旁支當然也有很好的。不過,這一切還是血統問題。你看,以賽鴿為例,大家是要荷蘭比利時的賽鴿,沒有人用美國賽鴿比賽的。
美國琴的歷史不夠長,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驗證。他們自己發展出一套製琴系統與聲學研究理論,很科學,很有物理理論基礎,但是是否真的合乎提琴製作上的“長時間考驗”發音振動方式,我認為20年後未必也有今天如此驚人的光景。
我:
一切還是等蓋棺論定吧,起碼老莫就是這樣,一走,行情立刻出來,非常明朗。
我認為琴價上去的另一個條件,就是除了市場大宗主流外,還要有徒子徒孫支撐。當代美國製琴系統,沒有一個絕對的師徒傳承這回事情 (甚至連相對的都不明顯),他們卻有好幾位橫空出世的大師。美國製琴,多是自我研究出師的。
以 Sergio Peresson 為例吧,他過世之後,1990年代起琴價就上不去,漲幅非常之緩慢。這跟他當年70、80年直追 Landolfi 的聲勢根本無法同日而語。
所以一切等蓋棺論定的那天~
Mr. B:
紐約超級大師真的很普通,Curtin 、Alf 我還賠錢出脫過。國內只有我是以美國琴起家的,最有資格評論。
我:
我非常同意你,Mr. B。但我們的好朋友中有人提出不同於上面的看法,不過,我認為研究、愛好,跟真的投入金錢來買賣作生意撐起一個家,買貨想法會改變很多。
只有買錯過的人,懂得教訓。(小弟與家父在學生時代,因為涉世不深算買錯過三把琴吧!)
Mr. B:
套句大前輩名言,完全正確,付了學費才學得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