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自劉馬利老師的文章,已獲得同意授權)
現實與抽象之間,在音樂飄散的當下,在弓與弦、簧片與音鍵的最遠處,是新創作的初試啼聲。這些「初出茅廬」的音樂,在這群優秀的演奏家的手中,充滿活力、遊刃有餘,在演奏上發揮創造力、可塑性。
在聆聽當代作曲家的新作發表時,猶如迎接新生兒,是眾所期待的,更是屬於這個世代獨特的聲響,所以紐約林肯室內樂協會成立以來,除了大力推廣古典音樂之外,亦對當代音樂的發表不遺餘力。從巴伯(Samuel Barber, 1910-1981)、馬丁 (Frank Martin, 1890-1974)、米堯 (Darius Milhaud, b. 1892-1974)、伯恩斯坦 (Leonard Bernstein, 1918-1990)、科里利亞 (John Corigliano, b . 1938)、克拉姆 (George Crumb, b. 1929)等等,皆為他們量身訂做創造音樂。
鋼琴家吳菡 (Han Wu) 與夫婿大提琴家大衛․芬科 (David Finckel) 於2004年一同任命為CMS藝術總監時,亦蕭規曹隨積極委託作曲家創作室內樂作品,兩位總監在受訪時曾強調:「對於一首新的作品的首演,關鍵絕對是演奏家們,對於作曲家及演奏家我們都是心存感激,我們也很積極的鼓勵新的作品發表,至少在我們擔任總監以來,每年大約會有八至十二首委託創作,所以我們的曲目一直不斷的累積。」
從作曲家如何將自己的藝術理念放在音樂中,再將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元素凝聚成一首樂曲,再透過演奏家精準明確的傳遞,讓觀眾與音樂、當下的氛圍通常室內樂是作曲家放膽嚐試、尋求突破的最佳表現。
為新作催生,進而接生、拿到熱騰騰的樂譜,享受這個世代「第一手」的音樂訊息,成為時代的見證者。這個已邁入「花甲年華」的團體不斷演奏「年輕」的作品,是讓這個團心智年齡永不老去的不二法門。
現實與抽象之間,在音樂飄散的當下,在弓與弦、簧片與音鍵的最遠處,是新創作的初試啼聲。這些「初出茅廬」的音樂,在這群優秀的演奏家的手中,充滿活力、遊刃有餘,在演奏上發揮創造力、可塑性。
在聆聽當代作曲家的新作發表時,猶如迎接新生兒,是眾所期待的,更是屬於這個世代獨特的聲響,所以紐約林肯室內樂協會成立以來,除了大力推廣古典音樂之外,亦對當代音樂的發表不遺餘力。從巴伯(Samuel Barber, 1910-1981)、馬丁 (Frank Martin, 1890-1974)、米堯 (Darius Milhaud, b. 1892-1974)、伯恩斯坦 (Leonard Bernstein, 1918-1990)、科里利亞 (John Corigliano, b . 1938)、克拉姆 (George Crumb, b. 1929)等等,皆為他們量身訂做創造音樂。
鋼琴家吳菡 (Han Wu) 與夫婿大提琴家大衛․芬科 (David Finckel) 於2004年一同任命為CMS藝術總監時,亦蕭規曹隨積極委託作曲家創作室內樂作品,兩位總監在受訪時曾強調:「對於一首新的作品的首演,關鍵絕對是演奏家們,對於作曲家及演奏家我們都是心存感激,我們也很積極的鼓勵新的作品發表,至少在我們擔任總監以來,每年大約會有八至十二首委託創作,所以我們的曲目一直不斷的累積。」
從作曲家如何將自己的藝術理念放在音樂中,再將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元素凝聚成一首樂曲,再透過演奏家精準明確的傳遞,讓觀眾與音樂、當下的氛圍通常室內樂是作曲家放膽嚐試、尋求突破的最佳表現。
為新作催生,進而接生、拿到熱騰騰的樂譜,享受這個世代「第一手」的音樂訊息,成為時代的見證者。這個已邁入「花甲年華」的團體不斷演奏「年輕」的作品,是讓這個團心智年齡永不老去的不二法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