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自劉馬利老師的文章,已獲得同意授權)
室內樂一開始成形時,並不叫「室內樂」,而是鼓勵大家遊藝於嬉戲中的「嬉遊曲」,達到「精於勤」的功效,容我話說從頭…。
17世紀的啟蒙主義,以科學革命為開端,讓人們對於「自我」的定義重新檢視,期盼擺脫宗教及政治的束縛,揚棄過去的傳統與情感美學,一切本乎理性主義,更反映在藝術的追求。
正因為經濟生活的改善,人們開始有餘力欣賞音樂,於是音樂演出的重心也從原來的教會、歌劇院轉移到中上階級及貴族們的聚會場所,通常都以家庭聚會為主,使得公眾音樂會及參與演出的音樂家數量大增。作曲家們也需順應潮流,一方面增加生計來源,也讓他們的音樂能夠被理解、被演奏,於是他們也紛紛投入教學的工作,不但教導貴族們如何演奏樂器,也大量創作室內樂作品,尤其以弦樂作品居多。
而這類樂曲當時稱為「嬉遊曲」(divertimento),為「娛樂消遣」的意思。我們光看 “Divertimento”這個字的字首 “divert-“,讓我們想到英文的“divert”,意思就是「轉移」、「使分心」、「逗-…開心」。所以這些作品在聽覺上簡單易懂,寓教於樂,老少咸宜。
室內樂一開始成形時,並不叫「室內樂」,而是鼓勵大家遊藝於嬉戲中的「嬉遊曲」,達到「精於勤」的功效,容我話說從頭…。
17世紀的啟蒙主義,以科學革命為開端,讓人們對於「自我」的定義重新檢視,期盼擺脫宗教及政治的束縛,揚棄過去的傳統與情感美學,一切本乎理性主義,更反映在藝術的追求。
正因為經濟生活的改善,人們開始有餘力欣賞音樂,於是音樂演出的重心也從原來的教會、歌劇院轉移到中上階級及貴族們的聚會場所,通常都以家庭聚會為主,使得公眾音樂會及參與演出的音樂家數量大增。作曲家們也需順應潮流,一方面增加生計來源,也讓他們的音樂能夠被理解、被演奏,於是他們也紛紛投入教學的工作,不但教導貴族們如何演奏樂器,也大量創作室內樂作品,尤其以弦樂作品居多。
而這類樂曲當時稱為「嬉遊曲」(divertimento),為「娛樂消遣」的意思。我們光看 “Divertimento”這個字的字首 “divert-“,讓我們想到英文的“divert”,意思就是「轉移」、「使分心」、「逗-…開心」。所以這些作品在聽覺上簡單易懂,寓教於樂,老少咸宜。